首页 > 新闻中心厦门文化教育 厦门这位资深特教人把数十名特殊孩子送进了普通校
厦门这位资深特教人把数十名特殊孩子送进了普通校
台海网12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文 沈威/图)平日里,陈军一走进班级,孩子们都会像看见好朋友一样,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握手,甚至拥抱。他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时,也是“一呼百应”。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因为这是在特殊幼儿园,这里基本都是中重度的特殊孩子,其中许多孤独症孩子刚入园时与人交流都很困难。
这所特殊幼儿园叫厦门市心欣幼儿园,陈军是这里的园长,他也是一位醉心于特殊教育的厦门资深特教人。
从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搬迁,到厦门特教的多元发展,再到厦门特教向两头延伸发展,开办全国首家独立设置的医教结合幼儿园,陈军一直都是最前线的参与者。
他在厦门特教领域辛勤耕耘,也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特殊教育的飞速发展历程。
课程规范 开发培智课程教学用书
1998年9月之前,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还蜗居在思明区大字酒巷。此前一年,年仅25岁的陈军第一次来厦门,随后担任市特教学校教务处主任一职。
“我刚来那年,厦门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就是投资2000多万元在前埔柯厝建特教新校区,占地四十亩。”陈军说。
硬件跟上了,软件配套也得赶上。但那时,全国各地特教学校新开办的多,还有部分从民政福利系统转到教育系统不久,教育教学都在摸索中进行,没有适宜的课程可供参照。
一到厦门,陈军就注重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当时国家还没开始提特教的高中教育,特殊孩子在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就没地方可去了,所以陈军与当时的校领导共同主持了国家级的子课题——“初中学生的职业分流教育”,并开展职业高中教育。也就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培养特殊孩子的职业兴趣,五六年级分班,让他们尝试选择职业教育,到初中就基本确定这些特殊学生的职业专业,到高中阶段就有针对性的升学或就业。1999年厦门市特教学校确定这样的分流模式后,开设了工艺美术、服装剪裁等专业,实行“宽口径培养、小模块变化、大菜单选择”,让初中毕业的特殊孩子不再“无路可走”。
这套《职业初中分流教材》后来由陈军牵头编写,虽未正式出版,却成为全国各地上百所特殊学校的校本教材。
陈军在厦门特教领域的探索,一直未间断对多元课程的开发。2009年他在市教科院担任教研员期间,还组织全市部分普通和特教学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发了厦门地方课程用书的《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教师用书》,这是厦门第一套统一的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段教师用书。
由此,厦门特殊教育的课程得以规范,这也让整个厦门市特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质的飞跃。
两头延伸 参与筹办创新职业初中班
课程、教材慢慢规范,加上市里的重视,1999年,厦门特教开始向两头延伸——开办特殊教育的学前班和职业初中班,同时开始筹备职业高中班。
陈军记得很清楚,那年厦门特教针对随班就读学生开设的职业初中班还是全国首创,因为它实行“双重学籍,双重管理”。“那时厦门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中有大量的中度智力障碍患者,他们的学业质量并不令人满意。1998年起厦门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大量的初中也开始出现这类孩子。但由于普通学校的老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特殊教育的资源手段还没跟上,这些孩子原本在小学就落后,到了初中就真的跟不上了。”
为此,陈军参与了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职业初中班筹办。这个班专门接收派位到中学的特殊学生,让他们到特校就读,但学籍挂在派位的普通校。职业初中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若学生的课业只有三年级水平,就从三年级补起,五年级水平就从五年级补起,同时进行职业教育,达到一定水平后还能考职业技能证。
课业要跟上,课外活动也不能落下。2005年,陈军任市特教学校副校长期间,牵头以学生为主正式成立厦门聋人足球队,代表福建省参赛,在全国聋人足球锦标赛中多次取得可喜成绩,还踢进了2007年全国残运会。尽管这支球队陈军直接负责只有短短4年,但谈起这支通过发现学生兴趣,进而挖掘学生潜能,创造辉煌历史的聋人足球队,陈军引以为豪。
2009年下半年到市教科院从事教科研工作后,陈军和市残联领导就开始商讨厦门的残疾儿童康复这块该如何提升质量、规范管理,那时,“尽快在厦门改扩建一所特教幼儿园”已逐渐成为共识。
学前特教 “掌舵”公办特殊幼儿园
不久后,恰好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再加上前期的探讨,厦门市迅速形成决策:建成一所特教幼儿园。2011年5月5日批复成立,即在原来厦门市博爱儿童康复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厦门市心欣幼儿园。2013年9月独立招生,当年12月便正式搬入目前位于五缘湾的新校址。作为参与了前期开办探讨、规划和经验丰富的特教人,陈军很快成为心欣幼儿园园长的推荐人选。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的成立,被认为是厦门特教发展的另一次重要转折。它是全国首家独立设置的公办特殊幼儿园,园里实行医教结合,同时免费为孩子提供康复教育。当然,心欣的“成名”还更多地因为在特殊教育、儿童康复方面的经验积累,以及他们努力之后的成果。
陈军常常自嘲,他到心欣幼儿园当园长的最大感受,就是周一国旗下讲话根本没人听。原来,进入心欣幼儿园的孩子基本都是持证的特殊孩子,其中一半以上是孤独症孩子,他们天生不会对视、不会注视、不会社交,更不懂别人的喜怒哀乐。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每次国旗下讲话都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形式尽量多样,内容尽量生动。譬如上周讲到垃圾分类时,还得带上了各种配套的道具。
平时,他除了要负责品质管理、课程开发、团队建设、心理建设等,还常常给孤独症孩子做言语康复个训。在心欣幼儿园,那个有点胖胖的陈园长穿着道具服和孩子们一起趴在地上扮老虎互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陈军说,现在幼儿园一切进入正轨,更加期待师生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早几年,他每周末都要和老师、专家一起走进孩子的家庭去做家庭康复支持,也就是到每个孩子家里去观察、去做康复示范。一个孩子一次至少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但他们坚持着把全园百来个孩子的家庭全都走遍了。
康复成果 把近六成孩子送进普校
有人调侃陈军,说他是个“土匪”,因为所有路过厦门的专家,只要被陈军打听到行踪,就一定会被他拦截到心欣幼儿园给老师、家长做培训。陈军笑说,既然专家都来了,为什么这么好的资源不赶紧充分利用起来?
因为陈军相信“视野决定事业,越培训就越专业,越专业就会对专业越感兴趣”,所以心欣幼儿园的老师每年都能听到许多场业界权威专家的讲座,就连心欣幼儿园的家长,每年也至少都能接受专家六次以上的培训,这还不包括本校培训。
陈军说,孩子们从进入心欣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他的康复历程,在这里,他们完全无需家长陪读,都由老师全权负责,所以“孩子们每一个小小进步的背后,都凝聚着老师艰辛的付出”。目前,已有97个孩子从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毕业,他们中的58人顺利进入普校就读,这里别忘了一个重要背景,这些孩子当初入学时都处于“特殊状态”:有的孩子不会发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还是坐着轮椅进来的……
近几年,陈军一直致力于学前特殊儿童康复领域的品质管理、精准康复和课程建设,在对园内学生进行精准康复的同时,他带领老师们一起开发的关于学前特殊教育领域的言语康复、艺术康复、日常生活技能等课程,已经多次获得省市教学成果奖,并在20多个省的300多个单位广泛使用,包括国内许多高校,也都把这些课程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的内容之一。
所以,现在无论在全国哪所高校的特教专业,一说起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几乎无人不知。
责任编辑:王贵溪
文章来源:http://www.taihainet.com/news/xmnews/whjy/2018-12-18/221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