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生活频道文化文化大话堂 非遗云课堂·第4期|一根传奇“漆线”,这位厦门老人雕琢了一生……

非遗云课堂·第4期|一根传奇“漆线”,这位厦门老人雕琢了一生……

 

前言

经过一个寒冬的等待,我们看到春暖花开近在咫尺。不论你身处何地,都别忘了,除了做一名“低头族”,你还可以仰头眺望,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

新一年

开启新的非遗之旅

 厦门非遗中心主办 

 台海网协办 

 “非遗云课堂” 

开!讲!啦!

新玩法、新思路、新内容

陪你们探索5G时代的

非遗文化创新传承

第四期

厦门漆线雕技艺

雄踞南普陀寺天王殿的四大金刚

金碧辉煌、气势威武

是厦门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但鲜为人知的是

它还是漆线雕史上体量最大的作品

出自“蔡氏漆线雕”的第十二代传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蔡水况之手

……

01

非遗文化溯源

蔡氏漆线雕

漆线雕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期逐渐成熟。漆线雕在厦门沿海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民间宗教的兴盛以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

厦门漆线雕历史溯源

三百多年前漆线雕的制作基地是在同安县马巷镇(现翔安区)。清嘉庆年间,著名艺人蔡文沛于1947年将作坊迁至厦门老城区,首次将漆线雕用以表现历史人物,且广收学徒,将家门绝技公开于世。文沛之子水况先生是蔡氏第十二代传人,为工艺美术大师。《还我河山》、《波月洞悟空降妖》、《哪吒试法》、《龙之魂》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972年他还将许多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成为现代漆线雕生产的主流产品,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还我河山

波月洞悟空降妖

有人说,漆线雕远远看起来

就像一幅极佳的刺绣

诚然,漆线雕同刺绣一样

不讲究图案布局的细密

而着重层次的丰富、线条的婉转

一根柔韧的漆线,经过艺人之手

能够升华出千变万化的纹饰

02

非遗学艺指南

一根漆线

如何铸就一个传奇

成为厦门人家喻户晓的

闽南“一绝”

今天我们就随着云课堂

揭开它匠心独具背后的

万般雕琢吧!

传统漆线雕制作

漆线雕制作材料和工具

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包括四个方面

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

技艺元素的特殊美感而言

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

因而这道工序成了它的工艺名称

并逐渐成为了它的产品名称

 

一 、塑造

漆线雕的工艺技巧虽然看上去不复杂,要专精却也不那么容易做到。漆线雕的原材料虽然很简单,但却也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来调制。漆线雕表现的 是一种极其精细的手工艺术,它的效果与坯体的质地关系重大,因其早期的作品都是神佛偶像,所以对雕塑艺术也有很特殊的工艺要求,与其他单纯的金铜或木雕泥塑工艺有所不同。漆线雕人偶雕像坯体的塑造,大体在造型上可以完全忽略细部的刻画,(这一部分统统由漆线、彩绘和安金的工序来完成)。但却需要很坚固很细腻的表面,作为漆线盘结工艺的基础。

二、雕刻

近世以来,泥塑的漆线雕愈见稀少了。老艺人蔡文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郑成功》群像,应该算是作者现存的最后一件代表作了吧。此后蔡水况在八十年代用泥塑创作了一尊《斗神》,在当时已属凤毛麟角,当代的艺术家已渐渐用脱胎漆器的技艺来取代它。当然,细节的表现总会有些差异的。

三、打磨

漆线装饰必须依附在坚固、细密而光洁的表面上。因此,完成后的木雕,就必须经过很细致的打磨修补工艺。这在漆线雕技艺中是特别作为独立的一道重要工序,与其他雕塑艺术仅将其作为附加的工序还是有区别的。

 

四、调漆

用锉刀锉平杯边。

漆线制作的材料是很普通的,即陶砖粉末而已。但是此中也有很深的讲究。新的砖是不能用的,过去的大厝用来砌在表面的坚固的清水砖也是不能用的。只有年深日久,质地松软的生砖,才是最好的材料。厦门蔡氏漆线雕向来取后堡一带倒塌的旧砖房址上的生砖,经过了百十年风雨的侵袭,质地松软。那种砖规格只在二十公分左右,也不沉重,将之取来浸泡在大水缸内。数日后,研磨成陶浆,继续浸泡。待它自然沉淀,细者在上,粗粒在下,然后用三百支以上的细筛,慢慢淘出最细的粉末,作为漆线制作的原料。这些陶砖粉末必须非常的细,因为在漆线盘结时经常要制作成比头发还细的线条,直径大约0.05毫米。粉末中一旦有些颗粒,就不成了。

准备好了陶砖粉,然后可以开始调制。调制用的是大漆和桐油。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陶砖粉末拌匀,继而锤打,如制墨烟一般,千锤百炼。在锤打的过程中,分子的活动甚为剧烈,陶砖粉末与桐油大漆的融合非常完全,制成的漆线土,虽经数十百年仍不见有油漆渗出,它已经完全成为一块富于弹性的细腻紧凑的漆线土了。尽管将它搁置几十年,仍可以拿来现用,决不会干硬、或龟裂、或粗糙。而这一切都是取决于锤打的功夫。因此,为一块小小的陶砖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都是很大的。在佛像制作行业中,能够在装饰上远远超越线起和沥粉的工艺而取得如此精巧细密的效果,甚至能把局部的图案做得像珠宝首饰一般的华丽,就是依赖于这一块小小的漆线土,它在工艺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五、制线

用锉刀锉平杯边。

一件作品上所需要的漆线,有很多种不同的规格。用于不同的部位。因此,艺人总是根据实际的用途,随时搓成其所需的线材。长短粗细,都取决于一时的需求。因此,漆线是不可以预制的。

 

六、盘结

用锉刀锉平杯边。

盘结图案,须有粉本。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位置分布。艺人对于所要盘结的图案的一切细节,都必须了然于胸的。漆线雕的图案都有定式,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初入行的艺人要花许多时日才能全部掌握。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图案,总是用那一根根搓成的漆线来盘结。

七、安金

用锉刀锉平杯边。

当漆线盘结完毕之后,人们必须在其上敷上金箔。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用金箔来加固盘结好的漆线图案,使之不易脱落;其二是用明亮而柔软的金箔使深褐色的漆线土罩上金光闪闪的色泽,使所有的玲珑浮突的地方都由于金箔的光芒而更加突显和耀眼,成为错采缕金般的华丽装饰。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古以来的佛像都是金身,所以作为佛像制作专业的漆线雕工艺,大量地使用金箔,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八、敷彩

用锉刀锉平杯边。

敷彩是漆线雕的末道工序,即给雕像或其它器皿上色。所用的颜料,一般是天然矿物颜料与胶调和,也有的是用漆调和。也有少部分用化学颜料。上好的银朱和铜绿等则都是用海外进口的,才能保证色泽的光鲜。漆线雕用色的方法,主要是填彩,即依照着漆线所勾勒的线条划分的区域,用调配好的某种颜色去平涂,这样以饱和度很高的颜色与黄金的色泽相映照,越发显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漆线雕的上色,晕染法使用得极少,平涂法是其典型的敷彩手法。

九、修缮

用锉刀锉平杯边。

漆线雕虽然比起其他的手工艺如绢人、纸扎、泥偶、面人等等,算是比较坚固的了。保存得好的话,几百年下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漆线雕毕竟是以盘结的线附着在坯体上的,因此仍然是比较脆弱易损的东西。粘合的油、漆固然经不起锐器的刻、划,细弱的漆线也是经不起撞击的。因此要好好保存一件漆线雕艺术作品,就需要精巧的修缮工艺。而对于古代的作品就更需修缮和保养了。当然这里不应该使之成为修饰一新的东西,而是要运用和当时一样的工艺手法去操作,以防止作品的进一步毁坏,而且必须做到不露痕迹,这是难度极高的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技艺也在不断创新,

发展出了现代漆线雕工艺,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现代漆线雕的制作工序

现代漆线雕制作

漆线雕制作工序

漆线雕装饰纹样

龙  凤

用锉刀锉平杯边。

对动物图纹的描绘,是人类文化的起始。中国的龙凤图纹在原始时代已露端倪。红山文化的玉器、仰韶文化的彩陶,距离现在多么渺远!那个时候的龙凤图文,虽只是个雏形,却已是非常生动活泼。其形式的意味,也许比今天的纹样更浓厚呢。战国的龙凤图案,以楚国的丝帛为例,表现出人类社会已经由神话时代的蒙昧状态中脱颖而出,现出了人性觉醒的蓬勃气势。屈原的诗歌中所描述的“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逶迤”以及“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的情境,一直到汉代,在画像石中还继续得到表现。到了唐代,那金银器中刻画的舒展双翼,冲天飞鸣的凤凰,更是已经达到美的极致,至今无可超越。

祥  云

用锉刀锉平杯边。

天上的云,游移不定,卷舒无形,那形式最使人着迷却又难以把握。先民们在文明初创的时期就对之非常关注,并且在原始的图案中用一个旋转的线条来表现。一条螺旋线,即云纹,我们今人可以从秦代出土的瓦当图案上看到它的千变万化。秦代瓦当图案可以看作是一种古朴的线雕。它用陶土搓成线条,然后以种种不同的粗细或疏缓或紧密地盘绕在瓦当的平面上,体现出种种的韵律感。这种工艺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今日漆线雕的远祖吧。

 

水  波

用锉刀锉平杯边。

在漆线雕的装饰纹样里面,水波纹与祥云经常是在一起的。“云舒浪卷”。其创作手法也类似。在东方人的艺术传统中,水波这种动荡不定的物象通常也是靠提炼出来的各种线条来表现的,或是组织成细密的榖纹,或是翻卷为接天的巨浪。在宋朝画家马远的一套水图册页中,各种章法已经完全的成熟和定型了。

缠  枝

用锉刀锉平杯边。

缠枝和卷草是一种被普遍应用的植物图案,东西方的图案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欧洲古典文饰中的莨苕叶是一种典型,它的表现丰满而壮丽,经常装饰在建筑物上。而东方的卷草文样则是以葡萄藤蔓为其原型,人们醉心于它那似乎无限地向前延伸的形式张力,就像生命一样,生生不息。在我国, 缠枝和卷草之类的植物连续纹样,在唐代最为发达。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波斯艺术的影响。当时在金银器和石刻上得到很广泛地应用。但是我国在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和漆器上也有一些较为抽象的连续图案,与后世的缠枝、卷草纹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说来,后世工艺品如瓷器、织绣等即便在应用缠枝、卷草纹饰时仍是反映出一种中国的气派和作风。我们指的是在设计风格上,在装饰的部位上,甚至在形体上,中国的缠枝卷草都与原先西域或波斯的纹样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演变成为一种以一条回旋和波纹组合的向前延伸的曲线为主干而将种种不同的花朵连缀起来的图案形式。而从这一点,我们也就能领略到先秦时代的装饰艺术传统在后世仍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团  花

用锉刀锉平杯边。

团花图案中最重要的是“宝相花”。那是来源于印度佛教艺术的纹样。它由许多层次的莲花瓣组成。正圆形的图案是为印度人所喜爱的,恰如旋转着的大法轮,那宝相花在视觉上也会让人产生缓缓转动的错觉。它一边缓缓转动着,一边缓缓地开放着,一层一层地开放着。在这种旋转和开放的情态中,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幸福和吉祥的意味。这一个图象,真的让人感觉到喜悦之情,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图案。

 

文  禽

用锉刀锉平杯边。

史学家郭沫若曾经描述过一款创作于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莲鹤方壶”。他十分赞扬立于壶盖上的那只“清新俊逸”的鹤。认为此形象的创造完全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它冲破上古半神话时代之鸿蒙,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郭文之大意如此。在工艺美术领域中,以清新生动的写实技巧创作禽鸟的形象,恐怕这把“莲鹤方壶”就是个开端。到战国时代,楚国漆器上多有类似的禽鸟表现。例如在一些漆器彩绘的鼓架和雕镂的屏风上,就有仙鹤、鹭丝、鸿雁等文禽的生动而写实的形象。这些文禽的形象,向人展示了自然界清新活泼和勃勃生机,是大自然的生命力的体现。人们对此定有深切的感悟,因而无论在文学上还是艺术上,文禽的形象总是伴随着人们。

 

瑞  兽

用锉刀锉平杯边。

瑞兽纹样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大创造。它在美学上的关键之点,在于使凶猛的野兽消除其猛气,并且将人性之美注入到形象之中。这种形象应当是起于中古,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在《世说新语》的时代,在人的智慧和人格美的高扬时代,才有此新生事物。在上古时期,不用说商周青铜器上的兽形所体现的残酷本性;即使到了汉代,我们还记得茂陵的霍去病墓的那些石雕刻吧,如猛虎食羊,怪兽搏人等形象,依然是令人恐惧和压抑的。在瑞兽的行列中,狮子应当被排在首位,然而狮子形象的发展历程就是最典型的从猛兽到瑞兽的变迁史。这种形象起先是从印度雕刻传来的。现存于鹿野苑的石柱上的造型,正是狮子雕刻的鼻祖。那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虽然自有其象征的意义,但形体上是写实的。但是在中国唐朝初年的陵墓雕刻中的狮子,就不仅仅是表现其自然的形态了。无论是顺陵墓道上庞大突兀的、表现着行进动态的狮子,还是屹立于乾陵峰头的那一对伟岸的狮子, 都拥有一种无比雄浑的气度。这是人的精神所赋予的。这些狮子完全体现了大唐的时代精神。也就是说,它是人格化了的动物。

甲  胄

用锉刀锉平杯边。

甲胄是古代武士家的珍宝。它不仅能在战场上保护其主人免受伤害,而且还能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衬托出武士的神威。一袭甲衣,一顶金盔,连同腰间的宝刀,跨下的鞍马,一同构成了武士极其炫丽的外表。古代的武士家庭的甲胄往往传之好几代人,成了传家之宝。像水浒传里时迁盗走的燕翎甲,就是其主人将之视为生命的宝物。这种甲胄工艺,现今恐怕已经不传了吧。在日本,古代的甲胄保存至今的还有许多,中国却是很少了。人们只能从古代艺术品中去窥探它的形象。从一些壁画和雕塑中的武士、将军乃至天王、神仙的形象中去揣摩它的结构和造型。漆线雕的甲胄图案即是从此而来。

 

锦  绣

用锉刀锉平杯边。

漆线雕在模拟人物袍服上的锦绣图案是惟妙惟肖的。不论什么质地的纺织品,像厚而实的织锦,或薄如蝉翼的绫罗;也不论是提花还是刺绣,各种纹饰都能再现出来。这些表现主要靠的就是漆线的各种不同的粗细规格以及盘结技艺的妥帖和精密。从图案的角度看,凡是纺织品能够表现的纹样, 漆线雕都能表现。一般通用的云雷纹、罗纹、菱花图案、各种形式的方格图案、以及抽象或半抽象的动植物图案,等等这一切古代织品所表现的纹样, 漆线雕几乎都涉及到了。漆线雕工艺在制作这些纹样上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是将此图案表现为包裹在人体上的动态的样式。而并非仅仅是平展的一匹锦缎。在现实中,袍服所有的弯曲面、皱褶和叠痕都会使图案变形, 而这变形的程度要掌握得好是不容易的。艺人们必须能够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特征和动态特征,否则那些图纹就很难安排得妥帖合理。如果这些服装的图案在处理上接续不当,人物的形象也可能因此而支离破碎。因此,这些服装上的锦绣纹样在实际创作的应用上是十分见功夫的。

现代漆线雕作品

 

虎踞龙盘

 

本期非遗传承人

蔡水况

福建厦门人,生于1939年12月。“蔡氏线雕”第十二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厦门漆线雕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终生成就奖”称号获得者。 

蔡水况十几岁跟随父亲学艺,1973 年,蔡水况首创在瓷盘、瓷瓶上创作设计漆线雕获得成功,并重新将她命名为“漆线雕”。

蔡超荣

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氏漆线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漆艺大师。

在大伯父蔡水况的感召下,潜心钻研蔡氏漆线雕技艺,在造型方面的天赋为漆线雕创新闯出新方向。作品脱胎漆线雕《虎锯龙盘》摘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代表了蔡氏漆线雕第三次创新的新高度。

刘彦玫/编辑

图片、视频

由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提供

台海网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http://www.taihainet.com/lifeid/culture/whdht/202003/2367955.html